美妆巨头暗中押注,合成生物学遇上新风口(2)
新原料带来新机会
不仅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一些老牌合成生物学公司也在向这个领域转型。
到制造「擦脸油」
以新功效成份重组胶原蛋白为例,5 月份向港交所提交 IPO 申请的巨子生物,是全球首家实现这一成份量产的公司。资生堂也是看中了功效性护肤的市场前景,将其视为在中国前瞻布局的细分赛道。
高利润的美妆行业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验证技术价值的契机,如同角鲨烷的成功让市场对 Amyris 重新抱以期待。但活性原料本身的商业价值并不恒定,有冷热周期。回到合成生物公司的商业模式而言,设计出最有商业价值的新分子,是这项技术所面对的挑战。一种材料的成功,仅仅是开始,
你如何看待合成生物学
感受到了自有品牌的好处,Amyris 正在全力推进这一模式。公司给出市场预期,2022 年消费者业务实现 150% 以上的增长。被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高层回应:未来业绩的增长来源于产品的销售,而不再是依靠时有时无的订单模式。
12 年过去,这被视作经典的失败案例——实验室技术没有通过商业检验。Amyris 的技术是利用生物合成法,用法尼烯分子生产生物石油。同样的产品,在实验室里生产 50 升很顺利,但在巴西的大规模工厂生产 5000 万升时,就会出现科学家难以控制的变量。
美妆会诞生「十亿美元分子」吗?
2010 年夏末,Amyris 在纳斯达克敲钟。华尔街相信随着清洁能源时代的到来,这家公司展示的「生物炼油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上市后 Amyris 的股价从发行价的 16 美金一路飙升至 31 美金,市值一度超过超过 10 亿美元。
01
Amyris 的设计平台上,有超过 250 个储备项目。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将有 10 款成份实现商业化。只有当其验证了持续开发分子产品的能力时,才具备了一家技术公司的竞争壁垒。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人们期待它改写各种物品的生产方法。根据麦肯锡统计,生物制造的方式可以覆盖 70% 化学制造的产品。
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开放创新高级经理徐金洮 Rebecca 表示,在接触合成生物技术的时候,作为美妆公司会考虑是否能够用新的技术实现已有原料的一对一替换,这就涉及到以更清洁、高效的方式实现替代。
无论是原材料厂商、技术平台公司、还是下游的品牌厂商,都在尝试布局新技术。玻尿酸、透明质酸原料厂商华熙生物表示,2022 年的发展战略是建设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像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随医美护肤的消费潮流,而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原料。产品的周期也伴随着上游原料的周期,因此开发新的功效原料,是美妆行业的长期需求。
作者 | 凌梓郡
小小的化妆品并不是生物合成公司们的「首选」,他们最初看上的是石油这个人类工业文明的基石。
支撑起这一品牌的是已经在护肤界得到广泛认可的成份:角鲨烷。后者具有保湿、修复屏障受损的功效,被称为「护肤万金油」。在此之前,护肤界已经有主打这一成份的明星产品。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化妆品领域,关注功效成份的消费习惯已经成熟。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化妆品,生物生产的方式为其带来优势。Amyris 依靠生物柴油时的成份法尼稀,经过简单转化得到角鲨稀,最终得到角鲨烷。这种生产方式比起植物提取,在成本和产能上都有明显优势。
前沿技术的落地,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合适的商业场景支撑。合成生物学商用化的历史只有不到 20 年,曾经人们将答案寄希望于「石油」,今天来看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的背景下,异军突起的「化妆品」给了这个行业新的希望,而对于大而不强的中国化妆品产业来说,这次材料升级,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商业模式上,除了打造自己的品牌的 DTC 模式,作为原料生产商,Amyris 也向欧莱雅、雅诗兰黛等行业巨头提供原料。公司 CEO 在 2022 年 Q1 的财务会上表示,目前角鲨烷这一成份已经达到了 70% 的市占率。
从生产「石油」,
02
像欧莱雅、雅诗兰黛、资深堂这样的美妆大牌,要么来自欧美、要么来自日本。纵观一线护肤品牌,明星产品背后都有功效成份的配方。例如,雅诗兰黛小棕瓶、兰蔻小黑瓶背后都是二裂酵母及其产物。而其它功效成份如 A 醇、玻色因,也已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生物资源》 网址: http://www.swzyzzs.cn/zonghexinwen/2022/0907/891.html